栏目

健康科普

关爱妈妈,来了解产后妈妈的难言之隐

2024-05-11


 

有一种病,

幼年时家人都能哂然一笑,

成年后再发病,

却对最亲密的人也无法坦然开口,

这就是尿失禁

 

90年代中期起尿失禁已被列为世界五大慢性病之一,它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占比大约为25%~30%。其中分娩是尿失禁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权威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女性盆底疾病人数近2亿人,46.5%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急迫性和压力性尿失禁,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超过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而仅有5%的妈妈选择到医院就诊,更多的妈妈选择了默默地忍受,习以为常。

 

 

 

不久前,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女性健康管理中心(产后康复科)护士长马影新接到妇科主任杨美霞打来的电话,告知有位76岁的阿姨得了“急迫性尿失禁”需要到产后康复科进一步检查。很快,张阿姨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女性健康管理中心,值班医生刘雪雪接待了张阿姨,张阿姨自诉在家“听到流水声就憋不住尿,没来得及到卫生间尿就出来了”,需要垫护垫。

刘雪雪医生经过详细询问及检查发现,由于张阿姨顺产了4个孩子,没有很好的休息就要下地劳动,之后的岁月里忙忙碌碌,也没有做过相关妇科检查。刘雪雪结合检查,向张阿姨和女儿解释,张阿姨这样是因为盆底结缔组织薄弱,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盆底解剖结构改变所致,需要配合盆底康复治疗。

刘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生物反馈磁电刺激治疗连续15天,每天一次不间断。张阿姨的女儿平时要上班,担心没时间陪妈妈来治疗,和科室负责人姚智慧老师沟通后,姚智慧决定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医院给张阿姨做治疗,不影响她女儿上班。

 

在姚智慧老师和全科人员的治疗和心理疏导下,治疗6次时,张阿姨高兴地告诉姚智慧“在家听到流水声能憋住尿了,不需要每天垫护垫了,治疗效果非常有用,太好了,服务也好!我要给你们科室做宣传!还要告诉我身边的老姐妹,让她们也来检查做治疗。”

第一个疗程结束,刘医生通过检查评估后,告诉张阿姨她的“病”已经基本治愈,需要巩固治疗,张阿姨的女儿当即表示再巩固治疗一疗程。

 

母亲节来临之际,

关爱“新手”妈妈和“成熟”妈妈,

从陪她检查盆底肌功能开始。

让妈妈们享受做妈妈的喜悦,

翻过分娩带来的麻烦,

再也没有难言之隐。

 

小科普

尿失禁

 

尿失禁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有六种尿失禁类型,分别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和反射性尿失禁,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常见。

1.压力性尿失禁

腹压(咳嗽、大笑、打喷嚏)增高时尿液出现不自主的自尿道外口流出,是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8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同时伴有盆腔脏器脱垂。它的发生机制复杂,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缺陷或解剖结构改变密切相关。 

2.急迫性尿失禁

伴有强烈尿意或尿急感的不自主性尿液自尿道外口排出。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等。典型症状为先有强烈尿意,后有尿失禁,或在出现强烈尿意时发生尿失禁。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逼尿肌的异常收缩有关。

3.混合型尿失禁

同时存在以上两种尿失禁,常见于老年人。

4.功能性尿失禁

又称冲动型尿失禁,指突发排尿欲望但不能及时如厕引起的自主性尿液流出。临床特点为尿失禁突入其来,常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 

5.充溢性尿失禁

又称溢出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指由于尿道梗阻(尿道狭窄)和膀胱收缩无力等原因所导致的慢性尿储留后,膀胱在极度充盈的情况下,膀胱内压力超过正常尿道括约肌的阻力,少量尿液从充盈的膀胱中不自主的流出,长期升高的膀胱内压可造成上尿路梗阻而损害肾功能。常表现为尿频、尿淋漓不净、尿残留等膀胱不稳定症状,可分为急性充溢性尿失禁和慢性充溢性尿失禁。 

6.反射性尿失禁

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这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逼尿肌反射亢进和低顺应性膀胱。

 

 

哪些人群需要做盆底康复

1.产后妇女(42天以后):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产后42天都应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并通过盆底康复恢复受损的盆底。

2.计划妊娠者,尤其计划生二胎的女性:在妊娠前进行盆底功能评估,有利于孕前恢复盆底功能或学会正确的Kegel运动,预防或减少妊娠期或产后盆底疾病的发生。 

3.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导致盆底的功能状态发生改变,可通过盆底康复改善盆底功能。

4.各种尿失禁患者: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打喷嚏、咳嗽、跳绳、爬楼梯、快步走漏尿等)、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次数多)、混合型尿失禁。 

5.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

6.盆腔痛患者:慢性盆腔痛、产后盆腔痛、腰腹坠胀酸痛、腰背痛等。 

7. 阴道松弛或痉挛。

 

 

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是尿失禁的一线治疗方法,主要对轻、中度患者有效,对重度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但可作为手术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无法耐受手术,非手术治疗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症状。非手术治疗的优点是并发症少、风险较小,不同程度地减轻尿失禁及其并发症,而且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

1.盆底磁刺激治疗:盆底磁刺激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定律,磁脉冲能穿透表皮到达组织深部,进入会阴周围并启动神经脉冲,引起盆底肌肉收缩,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由于其高穿透性,盆底磁刺激对膀胱机能障碍引起的尿失禁具有显著疗效。

2.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主要选择I类肌和II类肌的初、中、高级训练和多媒体训练等。可以让患者更直观的看到自己的盆底肌活动状态,再结合声音进行不断学习和实践。训练患者在咳嗽时或有腹压增加时收缩盆底肌肉从而改善漏尿症状。

 

3.手法治疗和盆底康复训练:通过规范的盆底手法治疗和盆底肌功能训练(又称凯格尔运动),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耻骨尾骨肌肉群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以增加尿道的阻力,从而加强控尿的能力,更好的训练盆底肌。

4.膀胱训练:改变排尿习惯,调节膀胱功能,有意识延长排尿间隔,使患者学会通过抑制尿急而延迟排尿。此方法要求患者无精神障碍,对有压力性尿失禁和逼尿肌不稳定的混合型尿失禁有一定疗效。

5.药物治疗: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缓解10%--30%的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还可以减轻尿急、尿频等其他泌尿道症状。雌激素治疗尿失禁的机制有多方面,包括刺激尿道上皮的生长、增加尿道黏膜下静脉丛血供、影响膀胱尿道旁的结缔组织的功能,最为重要的是增加支持盆底结构的肌肉的张力。

内容 产后康复科马影新  刘雪雪

编辑 | 宣传科

 

分享到:


版权所有 皖ICP备15023900号 免责声明